常山縣天馬鎮打造工業型村官
官國平說,鉗口村原是本鎮農村工作的“老先進”,可村子相對偏遠,在經濟發展上一時難有作為,在近年鎮里的目標考核中漸被他人趕超。去年底,該村針對縣里軸承企業多的實際,發動在外務工村民,成功引來這個利用軸承加工廢鐵制造鐵制品的項目,力爭要重返“上游”。
“現在農村工作的要求、目標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,可很多村干部仍存在‘重農輕工’思想。”鎮黨委書記何健說,天馬鎮毗鄰縣工業園區,處在工業集聚區,不僅要提升鎮干部服務水平,更要增強村干部發展工業、支持工業的意識,從跑“田頭”變向跑“車間”。近兩年,該鎮在對各行政村工作目標考核中,除了傳統的新農村建設、計劃生育等外,逐年加大對村級參與經濟發展的考核力度。今年,鎮里更是進一步突出對各村服務工業發展的項目指標考核,讓村干部在工業主戰場中分出高低,激發動力。
蒲塘村辦公樓在城郊,3層閑置樓層充當廠房有上萬平方米,門前空地還有二三畝,村干部紛紛獻計引項目,甚至在城里的家政公司掛牌招租,從中打探客商消息,結果引來了東陽一服裝廠。按照客商意見,該村迅速投入6萬元,建起職工餐廳、停車棚、場地等,進行配套改造。村里動作快,客商投資也不慢,邊轉移設備,邊開工生產。前不久,該村還通過有關部門支持,將位于老320國道旁的舊辦公樓改造成箱包廠;托各路親戚朋友關系,在一企業空廠房里招進捻線企業,6臺機器現已安裝完畢,即將投產。
新昌客商在丁家塢村興辦軸承鍛件廠發生資金困難,該村干部主動撮合本地一軸承企業老板入股,幫其順利建成并投入試生產;轄區內軸承加工企業用工難,村班子成員分頭發動村民到工廠上班;此外,他們還在產業配套上做文章,引進軸承包裝品生產企業。目前,丁家塢村已初具軸承專業村的雛形。(廖小兵 汪峻饒 賢福)